1. 诗词作者
  2. 详情

元好问

朝代:金朝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名作:《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摸鱼儿·雁丘词》《鹧鸪天·酒兴浓於琥珀浓》《甲午除夜》《横波亭·孤亭突兀插飞流》《论诗·慷慨歌谣绝不传》《论诗·曹刘坐啸虎生风》《外家南寺》《别程女·芸斋淅淅掩霜寒》《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打开支付宝首页搜“673273051”领红包,领到大红包的小伙伴赶紧使用哦!打赏

元好问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人家。他的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

  相传,他的祖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一说为秦王拓跋翰,另一说为南安王拓跋余)。后来,后来的祖先又随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分裂之后,户籍落至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他的高祖元谊,在北宋晚期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著有《东岩集》。

  元好问出生后七个月,即过继给他的任县令的二叔父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

  元好问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元兴替之际,金朝由盛而衰被蒙古灭亡,蒙古本是金的臣属,崛起后征伐四方而灭掉金国。在这样的大战乱大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元好问也经历着国破家亡,流离逃难的痛苦煎熬。

  大致来说,他的一生可以分成这样几个大的阶段:

  21岁前,他过的是学生和公子哥儿的优裕生活。这20来年,随着他的过继父元格,转徙于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的县令任上,一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早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即因作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初次参加科举未能魁名高中,但因多遇名人指教,学问大为长进,打下了做诗为文的深厚根基。太原王中立(字汤臣)、翰林学土路铎(字宣叔)、名儒郝天挺(字晋卿)等都对元好问有过指教师授的功劳。另一方面,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科场失意的打击,使元好问养成了嗜酒的不良癖好。

  22岁至35岁,是元好问科场多次挫折和遭受战祸、家破人亡,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时期。其间,他备尝了人生的痛苦艰辛。不过,通过应试汴梁,他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不仅在学问上受到高明的指点,诗文大为进步,而且为以后的仕途进退也打下了重要基础。

  自35岁中博学宏词科入选翰林院,到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1233年)汴京城破被蒙古兵俘虏,是他宦海浮沉和仕途最终结束时期。这一时期,他因不满史馆的冷官生活,很快辞官回豫西登封家中闲居。后被荐举出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再调金中央政府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经历蒙古围城、崔立叛降、汴京城破、被俘囚押的饥饿忧愁、流血流泪、生离死别等恶梦般的生活。

  自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被蒙古兵俘虏,押赴聊城羁管软禁,到元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年)八月49岁结束羁系生活,他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冠氏之间,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和自由。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从窝阔台十一年(1239年)秋他50岁时返回故乡忻州,到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他68岁时在获鹿寓舍逝世,是他的遗民不仕和为金史编纂四处奔忙搜求有关资料时期。这期间,他的交游范围更广、作诗为文更多,对蒙古国的态度也逐渐转变。

诗歌

元好问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对当时所有的文学形式除金院本之类的戏曲作品未见流传至今的实证或记载传说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有,如:诗、词、歌、曲、赋、小说,传统的论、记、表、疏、碑、铭、赞、志、碣、序、引、颂、书、说、跋、状、青词,以及官府公文诏、制、诰、露布等,均掌握熟练、运用自如。

  元好问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实在,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而不尚浮华。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世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价。

  他的朋友徐世隆说他:“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他的另一位朋友李冶更誉其为“二李(李白、李邕)后身”。

  《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评元好问称;“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

  元好问又是一位高明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论诗三首》、《论诗三十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校笠泽丛书后记》等等,都很精辟地评论了古代诗人诗派的得失。他也主张作诗为文要“诚”、要写“情性”,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原则,反对生硬晦涩,乱排典故,做学问要“真积力久”等等,都是他几十年亲身实践得来的结晶,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词的创作

  1、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

  (1)丧乱词;(2)写景词;(3)爱情词

  (4)其他:咏怀、吊古、送别、咏物、射猎、边塞词

  2、特色:元好问以苏、辛为典范,并吸取各家之长,因而兼有婉约、豪放诸种风格。

诗歌理论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诗歌理论主张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主要理论观点在于提倡“自然”,主张情性之“真”;倡导雄劲豪放的诗风提倡性灵、神韵、格调的兼容;主张李、杜并列;提倡多元继承的诗风;开郝经诗歌理论之先端。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影响也有元一代的诗歌理论。

文学

  元好问的主要文学成就

  元好问诗歌的主要成就在于丧乱诗的思想价值和山水诗的审美价值。 元好问的丧乱诗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真实地反映了金朝被灭亡,人民遭涂炭的社会现实,他的著名的《岐阳三首》为其中代表作品。真实是元好问丧乱诗最主要的特点。

  二是历史的反思。元好问的丧乱诗,包融了他对丧乱事实的历史审视,作出了历史的评价,从而增加了思想的深度。

  元好问是金朝最杰出的词人,存词三百余首,无论词之数量质量,都为金词之冠;元好问的散文雄深简朴,独具一格,元好问有笔记作品《续夷坚志》,为金代笔记上乘之作。

史学

  元好问目睹亲历金朝的衰亡和蒙古灭金的全过程,又从政多年,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时刻关注着金国的命运和金国史迹的保存。

  当金如败亡前夕,他就向当政者建议用女真文小字写一部金史,但未能如愿,他就私下编撰了一部《壬辰杂编》。金灭亡后,他抱着“国亡史兴,己所当任”的爱国信念,决心以自己一人之力修一部金史,并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他拒不应聘作蒙古国的官,以表明自己的遗民身份和对故国的忠忱。但为了写金史,又不得不与出仕蒙古国的中上层官员相周旋,以便取得他们的协助和必要的资料;也正因如此,而引起许多人对他的不谅解,“百谤百骂,嬉笑姗侮,上累祖弥,下辱子孙”。为了完成自己修金史的宏愿,元好问忍辱负重20多年,直到去世,并为修金史,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了一座“野史亭”,作为存放有关资料和编辑写作的地方。多年的奔波,他积累了相当多的金朝君臣遗言往行的资料上百万字,后称“金源君臣言行录”。

  他抱着“以诗存史”的目的,编成《中州集》。这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里面不仅收录他所知道的金期一代已故或未仕于蒙古国的诗人词客、包括金朝两位皇帝及诸大臣以至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其中诗2001首,词115首),而且为每位作者共250余人写了小传,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空白。

  《金史·艺文传》就是以它为蓝本写成的,后来《全金诗》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同时,《中州集》也为金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可惜,正当他满怀信心地说只需破费三数月功夫,查阅抄录了《金实录》上的有关内容,即可着手《金史》的著述时,他的一个朋友却从中作梗,未能得在蒙古万户、汉军首领张柔处见到金实录,以致功亏一篑,使他抱恨以殁。元好问生前虽然未能实现自己修成金史的愿望,但他所收集的这些资料,却为元代修宋、辽、金史,以至明朝修元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为修金史奠定了基础。元好问尊重史实,不阿时俗,秉笔直书,所以后代学者一致认为,《金史》与元好问关系密切,《四库全书总目》称“多本其所著”。元好问这种国亡修史的作法,也为后人所仿效。如明朝遗老万斯同拒绝应清政府的博学宏词科的征召,也坚决不要清朝给的七品俸的纂修官官衔,却以“布衣”参与修《明史》。民国三年(1914年)创清史馆,也有不少清朝遗老为报故主来参与《清史稿》的编撰。

政绩

  元好问当过中央和地方官,尽心竭诚,兢兢业业,关心国家兴亡民生疾苦,以至于政治声誉非常高。他罢职镇平县令,时元宵佳节,百姓对他恋恋不会,敬酒惜别。在内乡县令任上时,他“劳抚流亡,边境宁谧”,所以当他因母亲去世,按照传统礼制为其母亲罢官守孝3年“丁内艰”时,“吏民怀之”赞许他:“元好问劳抚流亡,循史也,不当徒以诗人自之”。他任南阳县令时,为当地人民争得减3年赋税,发展生产,使人民有休养复苏之望。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南阳县志》记载:“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

  元好问十分重视和努力保护人才,喜欢奖掖后进。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初,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54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王鹗、杨奂、张德辉、高鸣、李治、刘祁、杜仁杰、张仲经、商挺等,请来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而经他教育或指授出来的文坛名手如郝经、王恽、许楫、王思廉、孟琪、徐琰、郝继先、阎复等多人。尤其是他保护和教育白朴的故事一直传为文坛佳话。白朴之所以后来能元曲四大家成为之一,为白朴的《天籁集》作序的王博文认为,这与元好问的教导分不开:“遗山之后,乐府名家者何人?残元曲四大家膏剩馥,化为神奇,亦于太素(白朴字)集中见之矣。然则继遗山者,不属太素而奚属哉!”

诗词名句

代表作

  • 古诗《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 - 元好问 - - 登临 - -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
  • 古诗《摸鱼儿·雁丘词》 - - 元好问 - - 风雨 -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
  • 古诗《鹧鸪天·酒兴浓於琥珀浓》 - - 元好问 - - 无穷 - - 酒兴浓於琥珀浓。争教相望水西东。人家寒食清明后,天气轻烟细雨中。 花不尽,柳无穷。赏心难是此时同。阿连近日歌喉稳,唱得春窗烛影
  • 古诗《甲午除夜》 - - 元好问 - - 甲子 - -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已恨太官余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 古诗《横波亭·孤亭突兀插飞流》 - - 元好问 - - 鸿雁 - -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
  • 古诗《论诗·慷慨歌谣绝不传》 - - 元好问 - - 英雄 -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 古诗《论诗·曹刘坐啸虎生风》 - - 元好问 - - 建安 - -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 古诗《外家南寺》 - - 元好问 - - 外家 - -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 古诗《别程女·芸斋淅淅掩霜寒》 - - 元好问 - - 明珠 - - 芸斋淅淅掩霜寒,别酒青灯语夜阑。 生女便知聊寄托,中年尤觉感悲欢。 松间小草栽培稳,掌上明珠弃掷难。 明日缑山东畔路,野夫怀抱若为宽?
  • 古诗《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 - 元好问 - - 瀚海 - -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 古诗《论诗·沈宋横驰翰墨场》 - - 元好问 - - 黄金 - -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 古诗《北渡·道旁僵卧满累囚》 - - 元好问 - - 回头 - -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 古诗《鹧鸪天·长恨箫声隔粉墙》 - - 元好问 - - 鸳鸯 - - 长恨箫声隔粉墙。争教移住五云乡。一溪春水关何事,流水桃花赚阮郎。 风搅梦,月侵床。情缘消得海生桑。鸳鸯不锁黄金殿,雌蝶雄蜂枉断
  • 古诗《颍亭·颍上风烟天地回》 - - 元好问 - - 悲哀 - - 颍上风烟天地回,颍亭孤赏亦悠哉。 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 胜概消沉几今昔?中年登览足悲哀。 远游拟续骚人赋,所惜忽忽无酒杯。
  • 古诗《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 - 元好问 - - 黄土 - -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
  • 古诗《蝶恋花·春到桃源人不到》 - - 元好问 - - 过眼 - - 春到桃源人不到。白发刘郎,误入红云岛。著意酬春还草草。 东风一夜花如扫。过眼风花人自恼。已□寻芳,更约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
  • 古诗《论诗·窘步相仍死不前》 - - 元好问 - - 凌云 -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古诗《少室南原》 - - 元好问 - - 远近 - - 地僻人烟断,山深鸟语哗。 清溪鸣石齿,暖日长藤芽。 绿映高低树,红迷远近花。 林间见鸡犬,直拟是仙家。
  • 古诗《眼中·眼中时事亦纷然》 - - 元好问 - - 秋水 - - 眼中时事亦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 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 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 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
  • 古诗《论诗·纵横诗笔见高情》 - - 元好问 - - 出门 - -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 古诗《横波亭为青口帅赋》 - - 元好问 - - 鸿雁 - -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 古诗《台山杂吟·西北天低五顶高》 - - 元好问 - - 呼号 - -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 古诗《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 - 元好问 - - 殷勤 - -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 古诗《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 - 元好问 - - 经过 - - 无物慰蹉跎。占一丘、一壑婆娑。闲来点检平生事,天南地北,几多尘土,何限风波。 花坞与松坡。尽先生、少小经过。老来诗酒犹堪任,家山在眼,亲朋满坐,不醉如何。...
  • 古诗《山居杂诗·鹭影兼秋静》 - - 元好问 - - 斜阳 - - 鹭影兼秋静,蝉声带晚凉。 陂长留积水,川阔尽斜阳。
  • 古诗《点绛唇·把酒留春》 - - 元好问 - - 春风 - - 把酒留春,醉扶红袖花前倒。落花风扫。红雨深芳草。 又恨春迟,又恨春归早。花应笑。惜春人老。枉被春风恼。
  • 古诗《水调歌头·空蒙玉华晓》 - - 元好问 - - 邂逅 - -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 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万事已华发,吾道...
  • 古诗《市隐斋记》 - - 元好问 - - 天花 - -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予日:“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
  • 古诗《鹧鸪天·颜色如花画不成》 - - 元好问 - - 鸳鸯 - - 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 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 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 古诗《鹧鸪天·玉立芙蓉镜里看》 - - 元好问 - - 阑干 - - 玉立芙蓉镜里看。铅红无地著边鸾。半衾幽梦香初散,满纸春心墨未乾。 深院落,曲阑干。旧欢新恨苎衣宽。几时忘得分携处,黄叶疏云渭水
  • 古诗《朝中措·秋鸿社燕偶相逢》 - - 元好问 - - 西风 - - 秋鸿社燕偶相逢。鞍马又西东。孤负水南三月,安排万紫千红。 旧游新梦,绿波南浦,黄叶西风。任是麒麟阁上,争如鹦鹉杯中。
  • 古诗《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 - 元好问 - - 白酒 - -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 古诗《杨柳·杨柳青青沟水流》 - - 元好问 - - 春风 - -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 古诗《论诗·万古文章有坦途》 - - 元好问 - - 古文 - -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 古诗《鹧鸪天·白白红红小树花》 - - 元好问 - - 白头 - - 白白红红小树花。春风满意与铅华。烟霄自属千金马,月旦真成两部蛙。 诸葛菜,邵平瓜。白头孤影一长嗟。南园睡足松阴转,无数蜂儿趁晚
  • 古诗《西江月·物外神仙风骨》 - - 元好问 - - 少年 - - 物外神仙风骨,人间富贵功名。眉长新有秀毫生。荡座酒光花影。 清暑玉壶书永,少年金印身轻。他年旌节看归荣。笑傲五湖烟景。
  • 古诗《论诗·心画心声总失真》 - - 元好问 - - 闲居 - -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 古诗《鹧鸪天·身外虚名一羽轻》 - - 元好问 - - 会水 - - 身外虚名一羽轻。封侯何必胜躬耕。田园活计浑闲在,诗酒风流属老成。 三会水,半山亭。村村花柳自升平。锦城未比还家好,何处而今有锦
  • 古诗《论诗·池塘春草谢家春》 - - 元好问 - - 正字 - -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 古诗《木兰花慢·游三台》 - - 元好问 - - 经营 - - 拥ㄖㄖ双阙,龙虎气,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佳树,指顾台城。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澹入经营。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
  • 古诗《雁门关外》 - - 元好问 - - 白杨 - - 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 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 古诗《八月并州雁》 - - 元好问 - - - - 八月并州雁,清汾照旅群。 一声惊晚笛,数点入秋云。 灭没楼中见,哀劳枕畔闻。 南来还北去,无计得随君。
  • 古诗《浣溪沙·梦里还惊岁月遒》 - - 元好问 - - 兀兀 - - 梦里还惊岁月遒。鲤鱼风退不胜秋。人生虽异水同流。 酒力有神工驻景,丹房无药可烧秋。陶陶兀兀老时休。
  • 古诗《登恒山·大茂维岳古帝孙》 - - 元好问 - - 旌旗 - - 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 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 古诗《杏花杂诗》 - - 元好问 - - 回首 - - 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 看尽春风不回首,宝儿元自太憨生。
  • 古诗《杨柳》 - - 元好问 - - 春风 - -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 古诗《鹧鸪天·饮量平常发兴偏》 - - 元好问 - - 酒家 - - 饮量平常发兴偏。留连光景惜欢缘。悲慨慷人争和,醉墨淋漓自笑颠。 麟阁画,祖生鞭。拍浮多负酒家钱。老来事事消磨尽,只有尊前似少年
  • 古诗《摸鱼儿·忆元龙》 - - 元好问 - - 望断 - - 忆元龙、旧家湖海,不应年鬓衰槁。翩翩竹马儿童喜,惊儿汉江归报。归计早。黄金印、征西已付诸郎了。红云仙岛。渺千里移春,浓薰细染,春意已倾倒。 西溪上,玉镜修眉翠扫。题诗曾许谁到。溪亭未入奚奴锦,望断绿波春草。君且道...
  • 古诗《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 - - 元好问 - - 憔悴 - -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 古诗《浣溪沙·芍药初开百步香》 - - 元好问 - - 老夫 - - 芍药初开百步香,小阑幽拚隔长廊。好花都属富家郎。 此乐莫教儿辈觉,老夫聊发少年狂。高烧银烛照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