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籍
  2. 详情

《战国策》 ·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打开支付宝首页搜“673273051”领红包,领到大红包的小伙伴赶紧使用哦!打赏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谷之身,亦有为爵劝,不以禄勉,以忧社稷者乎?”莫敖子华对曰:“如华不足知之矣。”王曰:“不于大夫,无所闻之。”莫敖子华对曰:“君王将何问者也?彼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王曰:“大夫此言,将何谓也?”

  莫敖子华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故彼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令尹子文是也,

  “昔者叶公子高,身获于表薄,而财于柱国;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四封不侵,名不挫于诸侯。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两御之间夫卒交。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顾而大息曰:‘嗟乎子乎,楚国亡之月至矣!吾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故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莫敖大心是也。

  “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棼冒勃苏曰:‘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于是赢粮潜行,上峥山,逾深溪,蹠穿膝暴,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转,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水浆无入口,瘨而殚闷,旄不知人。秦王闻而走之,冠带相及,左奉其首,右濡其口,勃苏乃苏。秦王身问之:‘子孰谁也?’棼冒勃苏对曰:‘臣非异,楚使新造盩棼冒勃苏。吴与楚人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使下臣来告亡,且求救。’秦王顾令不起:‘寡人闻之,万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遂出革车千乘,卒万人,属之子满与子虎。下塞以东,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亦闻于遂浦。故劳其身,愁其思,以忧社稷者,棼冒勃苏是也。

  “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蒙谷给斗于宫唐之上,舍斗奔郢曰:‘若有孤,楚国社稷其庶几乎!’遂入大宫,负离次之典以浮于江,逃于云梦之中。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乱;蒙谷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谷之功,多与存国相若,封之执圭,田六百畛。蒙谷怒曰:‘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余岂悉无君乎?’遂自弃于磨山之中,至今无冒。故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蒙谷是也。”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耳?”

  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章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上一章』 『《战国策》章节目录』 『下一章

译文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 展开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入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5)得:收获。(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折叠

赏析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 展开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 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 列学说怯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 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 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 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 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折叠